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张瑞恬,Chong Swee Tian, T01

Reebok CrossFit Challenge
受众:运动爱好者,家庭
 地点: Jcube公司一楼,客柜台前
目的:透Crossfit运动而宣Reebok的品牌并促购买的欲望
动进行方式:主持人先召集众,然后提出答。由于多公众次活的比了解不多,甚至有些人没有听,所以能引人注意。在主持人访问路人的同,可以看到参者在主持人身后练习,吸引更多人来看。

参与感受:气氛很不好。。。其通常种活在百场举办,气氛应该还满热闹的,但是次的活动还满冷清的。然路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很多人愿意停下脚步。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布置。从由上往下拍中可以看得到,主持人和观众互动的区域是一个在旁边的小开口,舞台前有贩卖商品的摆设挡着,另一边又有货舱,说实在,让人看了挺郁闷的。还有就是,主持人真的没有办法掌握好局面和气氛,所以一开始的气氛非常的尴尬。可能是因为离主持人很近,所以一些公众在主持人提问是表现得很害羞。问题也都还满困难的,我自己也因为不想丢人现眼,所以在主持人提问时,走到离活动场地很远的地方默默观察。

活动有达到目的。虽然说聚集的人潮不多,但是从楼上经过,看到的人还是很多的。还是有宣传到品牌。

如果把舞台方向转180度面向外面的话,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五月天摇滚十年海报展


王歆惠, Ong Xin Hui, T03


五月天摇滚十年海报展



新加坡街 - 背后故事 (陈慧洁 Tan Huijie T03)

新加坡街 - 背后故事





新加坡,她路的名称,街的名称,方便地帮助我要去的地方。如果路没有名称,街无名字,我想要到达那个地方就很,因们连那里的名字都不知道。‘新加坡街-背后的故事’展览让多了解新加坡街,也有趣的了解新加坡的史,政治,文化,社会学,地理,, 迁移模式和我们的人民。很多人都知道新加坡街的名字,不过不知到它们的来源,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取这个名字呢?

新加坡-背后的故事所要吸引的观众其实是所有的新加坡人和那些外国人想要多了解新加坡。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想
要让人们知道新加坡的来源,让现代的年轻人多了解新加坡,比如以前的新加坡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好房子,组屋区,而是用竹子建出来的房子。如果新加坡人不了解新加坡的历史,那不是很丢脸马?

当我参与这个活动时,我觉得我好像真的在很多新加坡街,因为它们布置的很完美,而且读完一个街的历史后,我就马上点头,明白这条街的历史而为何这条街会有这个名字。而且,它们也有提供参考书,好让我们能更深一层了解新加坡。

但是,它们并没有达到目的,因为没有很多人知道有这‘新加坡-背后的故事’的展览。当天我去参观时,人不多,只有一两个人而已,一点都不热闹。我认为它们宣传不够,因为这个展览时在国家图书馆举行(National Library),因此他们只贴海报在图书馆附近,和在他们的网络宣传而已,因此知道这个展览的人不多。

我觉得他们应该放海报在各个地方,可以的话,做一个广告,从电视宣传,效果可能会比较好。如果宣传很弱的话,他们举行这展览的目的也就没用了。





Chen Huiting

我在假期时打了一分假期工,那就是带中小学生出校外郊游。而这一天我们去的是牛车水。



一日游是由专业的导游带领的,走遍整个牛车水,而我负责的部分就是确保学生们 的安全。由于这是一个无线的行程,同学们被分配为四人一组,各组将会使用ipad来增加一日游的趣味性,也同时让学生们对于牛车水有更深刻的印象。

活动的对象就是小学生和中学生,让他们能亲眼体会课本里所学不到的东西,并且对于身为华人的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背景和文化。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中国离乡背井来到新加坡,他们最早的居住的地区,和祭拜的神明等。比如说,从中国移民到新加坡的祖先,三个人里就有两个会因为种种的原因丧失生命。而能够到大新加坡的人民就会到妈祖庙去祈祷,感谢妈祖保佑他们平安到达新加坡。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只能让年轻的下一代能够了解自己的根,也能让我学到了小时候所遗忘的知识。小学和中学都有参加一日游,但是由于年级还小,并没能真正享受整个过程或学到太多的知识。



白佳莹 Bai Jia Ying TO2




这项活动的名称是《新加坡杂志促销》。活动是由《新传媒》主办的。活动现场张贴海报和摆设品表明了活动的主办商和宣传的产品。活动的地点是在蔡厝港地铁站外的场地上,在蔡厝港购物中心《第一广》的门外。活动上公众可以以优惠价向工作人员订阅心意的杂志。这么一来不只读者获益,主办商也提高了销售量和知名度。这项活动吸引的对象是至少1835岁的公众。喜欢购买和阅读本地周刊的公众都是活动的目标受众。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广新加坡的杂志如i周刊和8Days









我认为活动必然达到了它的目的。活动推销的产品i周刊和8Days都是全国销售第一的杂志说明公众对于这些产品很熟悉。而这个活动展只要有i周刊和8Days 的标志就能达到促销和推广的目的。


活动的地点是人来人往的地方起到了吸引公众的作用。但其实活动的场地有许多的空间,而活动所占据的面积只有一部分而已。所以我认为活动展可以扩大面积,提高吸引力也能接触到比较多的公众。相信我去拍摄当天是活动的最后一天,但是活动展的人却寥寥无几。活动现场我只看到了摆设品,海报和工作人员,其他宣传活动的工具一个也没有。因此我觉得活动可以播放音乐来吸引注意,此外也能在海报上表明活动将在何时结束让公众掌握活动的资讯。

谢谢大家


现在已经超过中午12点。
已经完成并上载活动观后感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准时完成作业。
公平起见,在这篇post之后上载的所有活动观后感,都算是late submission,必须扣0.5分。
此外,每迟交1天,我会再扣0.5分。

杜蕙珊 Queenie Toh, T03 Adam Park - The Last Battle

亚当园-最后一场战争











 活动简介:
   70年前的2月12日至15日是英国军队为新加坡在亚当园打的最后一场战争。这个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从2月8日直到6月24日所举办的展览是为了纪念二战系列活动。展览展示从公园挖掘出一些属于二战时期的文物、同时展出前战俘威廉·赫斯沃夫(William Hexworth)在日战时期被囚禁于樟宜监狱和森路营(Sime Road Camp )的44个月里,创作的300幅画作。就算处境有多困难,他还是不顾一切地计划战争策略。


活动所吸引的观众/对象:
活动所吸引到的对象有学校历史老师、或对新加坡历史有兴趣的学者。历史老师们都会带小学或中学生来参观,做为学习过程。年龄不是一个问题,年幼至年老的人都能参加这个展览。只要他们对历史有趣,或想多点学习吸收更多知识就会对活动有关注。


活动目的:
   展览是为了纪念这些令人敬佩的英国军队为新加坡在亚当园打仗时伟大的牺牲。通过展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大战的过程,军人的日常生活等。展览也想让更多有多点历史的知识。


 参与感受:
   这个展览让我看到战争时的日子,是一个恐怖的过程、一种可怕的煎熬。我非常敬佩他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打仗不能大意,每一个决定都牵涉到军队的安危。日军当时威力非常强、人数也超越英国军队。可是,英国并没气馁。在战争环境需要很高的意志力。他们细心策略战争过程,一心一意想把这场战打完。这一种精神让我感到心酸。这些军人离开祖国而来到了新加坡打仗,一定非常想念家人。不管有多苦,这些军人所为我国牺牲的一切是值得我们的敬佩。虽然只是短暂的四天的过程,日子看起来非常辛苦。

 活动是否达到目的:
活动达到了目的。吸引到很多对新加坡历史与战争有兴趣的学者。我个人对新加坡往日的战争非常有兴趣。我相信很多参观者都和我一样,来到展览参观与吸收新知识。